影视娱乐资讯>>资讯>>内容

“狸猫换太子”是宋真宗、刘娥和李氏联合上演的“借腹生子”大戏

日期:2025-05-04 12:46:59    标签:  

2021年,由李少红执导,由刘涛和周渝民等人联袂出演的历史剧《大宋宫词》在优酷、爱奇艺和腾讯等媒体播出。虽然,在演员选择、剧情设定、人物对白和历史常识等方面都遭到了吐槽和诟病,但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。 该剧以刘娥和赵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,以“咸平之治”和“仁宗盛治”为历史背景,讲述了北宋初期的相关事件。接下来,文史不假带您通过《大宋宫词》去回顾那段历史,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太后刘娥,真实的宋真宗赵恒和宋仁宗赵祯,以及被传得神乎其神的“狸猫换太子”。

刘氏(968年——1033年),真名不详,“刘娥”只是相传而已,祖籍位于山西太原。作为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和两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,她常被后世与汉朝的吕雉和唐朝的武则天相提并论,还被誉为“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”。 刘娥出生于名门世家,是五代十国时期第三个政权后晋大将刘延的后裔。陈桥兵变后,其父刘通追随宋太祖赵匡胤并且被委以重任,出任虎捷都指挥使后携家带口迁到了四川成都居住。 刘娥出生之前,母亲庞氏在梦中见月入腹,实乃大吉大利之兆。不过,期待中的好运并没有降临,在她还在襁褓中时父亲刘通便战死于沙场。 父亲刘通战死后,面对族人和宗亲的排斥,母亲庞氏只得带着刘娥回到了娘家,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。母亲也过世后,不满十岁的她便学会了击鼗(tao),也就是现如今的拨浪鼓,而且还以此养活自己。 刘娥刚刚长到十四岁,外祖家便把她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商人作妾。由于年轻貌美和乖巧懂事,她引起了龚家妻子的嫉妒和迫害,日子过得颇为艰难。 为了缓和家庭矛盾,龚美只得带着刘娥来到京城谋生,勉强盘下了一家店铺经营银饰品。他除了精湛的手艺外,还尤其喜欢结交朋友,逐渐与襄王府的仆从张耆成为好友;而她为了减轻丈夫负担,又重操旧业开始击鼗挣钱。 当时,作为襄王的赵恒还未娶妻,听说蜀地女子多才多艺和美艳动人,便安排家仆们格外留意。龚美听说襄王在挑选美女,便声称自己和刘娥只是表兄妹关系,通过张耆将她送入了王府侍奉。 赵恒和刘娥同年出生,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,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。由于年龄相仿,加之她既懂音律,又懂诗词,长相也非常甜美,很快就俘获了他。 有人可能会问?刘娥进入王府时并非完璧之身,如何能够吸引住身为皇子的赵恒呢?难道,宋朝的程硃理学不是强调“从一而终”、“克己复礼”和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吗? 宋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,其商品经济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,逐渐形成了“义利并重”和“重利轻义”的思想。在程硃理学最终形成之前,社会已经对女性的贞洁观念发生了改变,女性离婚或者再婚者比比皆是。据宋代的法律《宋刑统》记载: 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,不坐。 再比如,王安石在《发廪》中也有这样的描述: 筑台尊寡妇,入粟至公卿。我尝不忍此,愿见井地平。

因此,以“二婚女”身份进入襄王府的刘娥,并没有遭到赵恒的歧视和嫌弃,反而宠得一塌糊涂。由于长期厮混,这个三皇子变得憔悴消瘦,甚至还引起了太宗皇帝的关注,派人询问他身边的乳母。 赵恒的乳母观念守旧,本来就瞧不起这个来历不明的二婚女,于是将刘娥添油加醋编排一顿。宋太宗得知自己最宠爱的皇子竟然与这样的女人厮混,而且还动了真感情想要迎娶对方,遂下旨赶出了王府。 赵恒不忍心刘娥离开,又不敢违逆父亲的旨意,便将她偷偷藏在了张耆的家中居住。期间,二人经常偷偷幽会,继续保持着男女之情。 为了让儿子安下心来,宋太宗很快就钦定了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与赵恒完婚,这段婚姻存续不长,因为潘氏的病逝而结束了。又经过了几年的历练,他终于在至道元年被正式册立为太子,还遵照礼制到皇家祖庙去拜谒了祖宗。

997年,也就是至道三年,宋太宗赵光义驾崩,太子赵恒登基继承大统,史称“宋真宗”。即位后不久,他册立续娶的妻子郭氏为皇后,追封过世的原配妻子潘氏为庄怀皇后。 面对群臣的坚决反对,宋真宗赵恒依然还是将刘娥接入了宫中,这段历史和《大宋宫词》的演绎存在明显出入。为了不引起更大的风波,他并没有立即册封她名分,直到几年后才被封为四品美人。 赵恒对于后宫中年轻貌美的女子并不是特别上心,因而始终都没有诞下皇嗣。不过,他依然还对这个已经三十多岁的刘娥宠爱异常,先是晋封为修仪,之后是德妃。郭皇后过世后,甚至提出要册立她为皇后。 面对宋真宗的宠溺,满朝文武又一次不干了,以寇准、李迪和王旦等人为首的朝臣们接连上疏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群臣在奏疏中纷纷提及: 刘娥出身微贱,不可为一国之母。

面对众臣的反对,向来脾气不错的赵恒还是火了。于是,参知政事赵安仁又提出了替代方案,表示刘娥可以晋封为贵妃,但皇后必须由功勋之女继任,前宰相沈伦之孙女沈才人就是不错的选择。 宋真宗再次发怒,而豪横的朝臣也没有退让,双方就此陷入了僵局。从此以后,刘娥一直都代管着六宫事务,甚至开始替代身体抱恙的真宗皇帝批阅奏章,终于被册立为皇后。 乾兴元年,也就是1022年,大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赵恒驾崩,年仅十二岁的皇太子赵祯登基,史称“宋仁宗”。为了稳定朝局,他在驾崩前留下了一道遗诏: 尊皇后为皇太后,军国大事全由处置。 从此以后,宋朝的坐朝之君名义上是赵祯,实际上却是刘娥说了算。作为一名有抱负的女性政治人物,她开始在清灭党争、去除积弊、兴修水利、鼓励工商和放宽言路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,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。

天圣二年,也就是1024年,刘娥还在还政赵祯前着实风光了一把,穿戴着帝王服饰参加大典,开创了宋朝女主临朝称制的先河。之后,她虽然名义上不再理政,但事实上却依然把持着朝政大权。 那么,被后世盛传的“狸猫换太子”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 两宋灭亡后,蒙古人建立元朝开始统治中原,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《宋史》。不过,《宋史·后妃传》却出现了这样的记载,宋真宗的宸妃李氏原是刘娥的侍女,被皇帝宠幸后怀孕生子但被刘娥霸占,也就是未来的宋仁宗赵祯。

太后刘娥过世后,宋仁宗赵祯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出身来历,甚至怀疑生母的真正死因。为了瞻仰生母的遗容,也为了查明真相,他下旨开棺后发现李氏面容安详,完全没有中毒的迹象,随后“下诏自责”。 为了进行反汉宣传,元廷结合宋仁宗开棺的历史事实,开始大肆宣扬和胡编乱造。在元杂剧《金水桥陈琳抱妆盒》中,将刘娥塑造成了心胸狭窄和醋意十足的深宫怨妇,为了防止李氏母凭子贵而下令暗害婴儿,幸得宫女舍身相救才带出皇宫交由八贤王收养。 这个故事在元朝流传了几十年的时间,到明朝以后更加离谱,甚至又有了新的剧情。由于民间百姓对包拯的敬仰,又增加了“包公审案”的情节,最后将“反动派”刘娥判处绞刑,经李妃求情后才得到宽恕。 到了清朝初年,除了延续之前的主体情节和脉络,还增加了狸猫使得剧情更加跌宕起伏,最终真正形成了“狸猫换太子”的故事。到了嘉庆年间,石玉昆在编写《三侠五义》时便将这个故事写入其中: 宋真宗皇后郭氏去世后,刘妃为了夺取正宫后位,用剥皮的狸猫调换了李宸妃所生的男婴。事后,刘妃如愿被封皇后,但李妃却被打入冷宫,更在她的陷害下流落民间。多亏了包拯出手相救,李妃才得以与即位的儿子相聚。 关于这些流传,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中的破绽之处。 历史上的“八贤王”并不存在,既不是赵德昭,也不是赵德芳。即便是与之最接近的赵元俨也对不上号,他虽然活到了刘娥时期,但为了保命而长期装疯卖傻,装傻充愣,绝不敢于营救所谓的皇子。

历史上确有包拯其人,早年勤学以孝闻名,在天圣五年(1027年)考中进士并出任了建昌知县。不过,他因为父母年迈而辞官归乡,等双亲离世后才在景祐四年(1037年)赴京候选。只不过,刘氏已经在明道二年(1033年)就过世了,他不可能审理和判决她。 那么,“狸猫换太子”的真相究竟如何? 事实上,宋真宗终其一生都宠爱刘娥,只是由于个人原因才始终没有诞下过皇子。因此,她开始极力扶持自己身边的侍女李氏,希望可以实现借腹生子。在这件事上,无论是宋真宗,无论是李氏,都达成了事前的默契和共识。 终于有机会侍寝后,李氏也非常争气,竟然成功诞下了一位皇子。按照事前约定,这个孩子自然算作是刘娥所生,但她的遭遇并不悲惨,不仅可以时常见到儿子,而且还在日后又诞下了一位公主,自己也被晋封为宸妃。 等到李宸妃病逝后,刘娥痛心不已,还以妃嫔的最高规格将她下葬,甚至用水银做好了防腐处理。对此,宋仁宗在日后开馆时已经得到了证实,史学界并没有任何的异议。

文史不假个人认为,刘娥和李妃之间不存在陷害,不存在仇恨,二人的关系始终和睦。至于说“狸猫换太子”,完全就是一次生父、生母和养母三人配合的“借腹生子”行为,谁也没有受到伤害。

相关花絮

咆哮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、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@2008-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咆哮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4100953号-36